close

  □SD記憶卡本報記者劉百軍
  經過對堰塞湖晝夜搜尋,隨身碟今天9時45分,因搶險救災失蹤的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戰士謝樵遺體被打撈上岸。
  《法制日報》記者多方採訪,瞭記憶體解到謝樵生前的點點滴滴。
  挺身而出
  8月4日0時50分,雲南公安邊買屋防總隊救援隊從昆明出發。
  8月4日10時,車輛行進至魯甸縣小寨附近時,因山體滑坡道路垮塌,褐藻醣膠車輛無法前行,總隊醫院中士謝樵隨醫療救援隊下車徒步向震中龍頭山鎮行進。途中餘震不斷,巨石伴隨著碎石不斷從兩側高山滾落,謝樵和戰友們不時躲避著從山上滾下的石頭。
  因道路阻斷,有大量傷員在光明村難以運出,謝樵和戰友們協助當地群眾,從垮塌的路基上運送傷病員,往返出入山體滑坡道路近40次,疏散身處困境的群眾30餘人。
  13時,救援隊接到光明村9社劉遠玉、劉家華父子的求救。他們說,因昨晚地震導致的泥石流,其所在的大林村被掩埋,60餘人至今下落不明,家人張仲巧也未逃出,但是手機一直有信號,他們請求救援隊到山體滑坡處看看,幫助尋找家人的下落。
  救援隊官兵冒著餘震、滾石的危險,經過1小時急行軍,終於看到了大林村。此刻暴雨如註,巨石、泥沙、大樹捲著一輛大巴車在河水中不斷聚集,堰塞湖越聚越大,暗流涌動,巨石、漩渦、樹枝在貌似平靜的水面下奔涌翻滾,在堰塞湖的終端形成巨大的瀑布,擋住了隊員進入大林村唯一的去路。
  謝樵主動請纓:“我們就是來救人的,這點水不算什麼,我年輕,身體好,懂水性,我先來!”說著,謝樵利落地脫掉外衣,向對岸游去。距岸邊僅5米時,餘震襲來,一塊塊石頭從山上墜落水中,巨石激起巨大的浪花,形成深深的漩渦。岸邊戰友的驚呼還未出口,就看到謝樵被一塊石頭擊中,他的兩隻胳膊在水面奮力掙扎,但還是未擋住洶涌的激流,漸漸地沉入水中。
  隨後,總隊救援隊組織全體官兵全力搜救,並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開展搜救,但因餘震不斷、堰塞湖水位不斷上升,搜尋工作異常艱難。
  業務尖兵
  救災中戰友拍攝的一張照片,成為謝樵留在人間最後的身影。照片中,他身穿警服,雖然神情疲憊,但目光堅定。
  1990年,謝樵出生在福建寧德一個農村家庭。2008年12月,謝樵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武警戰士。
  “他是棵好苗子,軍事訓練特別能吃苦,流血流汗不流淚。三個多月新訓,他的軍事動作成為新兵學習的樣板。”謝樵的新兵連指導員楊義軍說。
  2010年9月,謝樵被分配到雲南公安邊防總隊醫院。這是一個英雄集體,曾參加汶川、玉樹等抗震救災,兩次榮獲“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”。
  中醫是雲南邊防總隊醫院特色,院長陳本善醫術精湛,成了謝樵的“偶像”。正在救災的陳本善回憶說:“小謝熱愛中醫,勤奮好學,喜歡鑽研。”
  謝樵被安排到中醫科,從事配藥和採藥工作。通過兩年多的悉心鑽研,謝樵儼然成了“識草專家”。雖然只是一名衛生員,但他對中草藥的瞭解,不遜於許多科班出身的中醫。
  自採藥材可以降低病人看病費用,醫院經常為患者提供免費的自採藥材。謝樵經常和戰友上山採藥,為解決醫院中草藥緊缺作出了突出貢獻。
  入伍以來,謝樵先後參加了緝槍緝毒、抗旱救災、基層巡診、地震醫療救援隊、愛心門診等重大任務,每次行動都不辱使命。
  英雄歸來
  8月8日,謝樵遇險後第4天。
  龍頭山鎮甘家寨子,武警雲南總隊第二支隊正在執行搜救任務。
  9時許,救援部隊作訓股長黃旭光突然發現水面上漂浮著一具遺體。黃旭光立即向隨隊搜救的支隊長董家軍報告。董家軍當即下令準備打撈,並向支隊副司令員胡學霖報告。胡學霖立即作出指示:“嚴密組織,迅速打撈,確保安全。”
  董家軍立即安排部隊兵分兩路:第1組,使用簡易木筏涉水靠近遺體打撈;第2組,迅速趕到下游泄洪口上段,選擇適當位置攔截打撈。
  9時35分,當浮屍快速通過泄洪口柵欄時,黃旭光眼疾手快,一把抓住了遺體。打撈小組密切配合,齊心協力將遺體轉移上岸。
  隨後經辨認,確定這名遇難者就是謝樵。年僅24歲的謝樵,在抗震救災的戰役中英勇無畏,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。
  8日中午,裝著謝樵遺體的車輛從龍頭山鎮緩緩駛過。與謝樵並肩戰鬥的戰友們列隊,接戰友回家。許多災區群眾也自發趕來,送英雄上路。
  謝樵的命運,牽動著萬千網友的心。一名網友在微博中寫道:天妒英才,但年輕需要熱血和勇敢!為人民而死,重於泰山!
  本報魯甸(雲南)8月8日電
  奮不顧身的一躍詮釋生命意義
  四天前,武警雲南邊防總隊戰士謝樵為了尋找失蹤的受災群眾,在泅渡堰塞湖時被石頭擊中捲進漩渦。8日上午9點50分,謝樵的遺體被搜救隊員打撈上岸。
  “我們就是來幫助別人的。”跳入堰塞湖前謝樵這樣說。面對危險,他拿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氣;面對災難,他展現出一個戰士應有的擔當。
  義無反顧,竭盡全力,勇於犧牲。
  這位年僅24歲的年輕士兵,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告訴我們什麼叫擔當、什麼叫勇氣,他用奮不顧身的一躍詮釋了生命的意義。
  魯甸地震已造成數百人死亡,生命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顯得如此脆弱。然而,地震可以奪走生命,但無法奪走屬於生命的尊嚴。在牆倒屋塌的廢墟上,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,總有一種力量在感動著我們,總有一種精神在向我們昭示著生命的頑強不屈。
  他們是奮不顧身鑽入廢墟尋找生還者的消防戰士;他們是爭分奪秒搶通道路的武警官兵;他們是手拉肩扛,把救援物資送進偏遠災區的志願者;他們是遭遇災難後依舊會微笑前行的災區人民……
  他們和謝樵一樣,用自己的行動大寫出生命的尊嚴與價值。正是他們,用自己毫無保留的付出構築起災區重新站立起來的脊梁。
  願謝樵在天堂安息,你沒有走完的救災路,我們會繼續走下去。
  新華社魯甸(雲南)8月8日電
  新華社記者 羅宇凡 李放
  (原標題:青春永遠留在震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z49lzus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